“一四五”框架下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学生组织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发表时间:2017-11-02

 “一四五”框架下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学生组织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李彦妮周慧宏、冉春莲、孟芬芬、王媛、余磊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学习、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然而,部分老师教学理念还不能得到改变,“穿新鞋走老路”,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满堂灌”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也学得难受。

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引导学生走自主学习之路?我们常德市五中2001年至2006年开展了以《初中生合作学习研究》课题为引导的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2007年之后,我校分别派行政成员、教研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等到山东济南、杜郎口,河北邯郸,江苏洋思、上海、浙江、湖南株洲、岳阳等地地课改名校考察。2009年,我校提出了“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为核心的多元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简称“和美课堂”,希望走出一条城区非寄宿制公办优质初级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之路。教师们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方式条件下积极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相应得到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学生不能友好合作,不能和同伴很好地交流,没有分享、倾听同伴意见的意识;学优生不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能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促使大家共同进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缺乏有效的组织指导与灵活的调控能力;对学习小组的学习效果的评估还没有一定的章法。因此对小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探讨。经过慎重考虑,我们课题组决定对此进行研究,我们选择了“‘一四五’框架下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学生组织策略研究作为我们的课题,旨在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让学生学得积极,学得轻松,学得自主;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解决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三方面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课题的界定

“一四五”教学模式:“一四五”模式中的“一”是指一个中心,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达到会学的目的;“四”是指四个维度,即备课、教学、课堂、学生;“五”是指每个维度上的五项指标:即备课五原则:主体性原则、主导性原则、适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教学五环节:预习检测、自学探究、合作交流、梳理拓展、达标验收。课堂五特征:学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助、合作探究、多元评价。学生五能力: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拓展能力。

多元互动:多元互动强调多种教育元素的互动,既有生生互动、组组(队队)互动、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等多元教育对象的互动,还包括学科间等多元教育内容的互动。互动要基于课本、超越课本,基于学科、超越学科,实现学科内、学科间、教师间的整合,让学生在“互动”中实现智慧的复演。

学生组织策略:即根据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关系和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安排、组合或者“联结”,使之分组合理化。

三、研究综述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早在18世纪初就被提及,但正式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兴起于前苏联于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合作教育学理论为标志,逐渐形成了一种较为完整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因为其实效显著,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推崇,形成多种合作学习模式。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斯莱文(Robert Slavin)的学生团队学习模式(Student Team Learning)、约翰逊兄弟(David Johnson & Roger Johnson)的共同学习模式(Learning Together)、沙伦(S.Sharan)的团体探究模式(Group Investigation)、卡根(S.Kagon)的结构方法模式(Structure Approach)、科恩(Elizabeth Cohen)的复杂指导模式(Complex Instruction)以及伯里顿(J.Britton)和巴内斯(D.Barnes)的合作方法模式(Collaborative Approach)等。

在我们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介绍西方合作学习理论。我国的合作学习主要有人本主义论、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等理论的支持,并在一些省市的个别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杭州大学教育系的个性化教育的探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

然而,总的来说,国内在这方面的应用相对欠缺,很多小组学习缺乏理论上的支持,难于坚持到底。一方面是国情所限,一方面是师生及家长的意识不到位。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将小组合作学习灵活多样的运用到现今的课堂教学中是势在必行。在课堂教学中,我我们希望通过学习小组建设,合理调控各项因素,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明确细化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估条例,从而使学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平等、开放、合作、民主的学习精神,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在主动地全身心投入中获得全面发展,并使学生由“学会”逐渐转化为“会学”,实实在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的满堂学,最终达到以下两个目的:既能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又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研究意义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合作学习又称共同学习。其理论有良好的社会心理学基础。这种理论的核心很明了:当所有人聚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对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从激发学生主体性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多向交往,除了师生交流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更多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五、理论依据

㈠ 人本主义论:“人本主义强调人的整体性和意识的主动性,尊重人的自我的价值和尊严,注重对人的理解和信任,注重人的自由和责任,讲究真诚、接纳、理解,注重追求对意义的感受和寻找生活的目的。”

“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侧重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组织课堂教学,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强调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

㈡ 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理论:对学习方式的心理水平的研究,对应于探究性学习方式,思维水平是比记忆水平和理解水平更进一步的高层次心理水平,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学信息流向图,显示出一种学生生动活泼的、全身心投入的体验性学习方式。学生与学生间彼此对话、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信息多项交流,思维多维碰撞,突出的正是学生本人,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了实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让学生在体验中积累知识,获取方法,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一代高素质人才。

㈢ 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学习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有效的合作学习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研究目标

我们通过对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学生组织策略的研究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认真聆听、尊重他人意见;积极思考、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明确分工、乐于合作交流;正确评价、正当竞争、有集体荣誉感”;使我们的学生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中主动探究和自主构建知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方式,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交流改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扬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培养和谐健康向上的优秀品格。所以,我们要通过对多元互动小组组织策略的研究,有效实施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课堂的满堂学,同时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能够分工合作完成较为复杂的实践探究任务。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学生乐学、善学、会学等学业方面的问题,而且能够解决学生自卑、懒惰、孤僻等非智能方面的问题,达到一种“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进步”的境界。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即实现面向全体的教育——面向学生全体和面向全体的学生。

七、研究内容

根据我校的师生特点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我们小组确立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学习小组的组建,学习小组的有效调控(特别是潜力生的激励),学习小组的学法指导,小组内的交流方式,小组文化与活动建设,小组有效评价等,以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

八、研究方法

我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为:

㈠ 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学生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更新教育观念,借助理论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㈡ 实践研究法: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和探索,上实验课,写实验教学设计等,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提炼经验、摸索规律。

㈢ 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听专题讲座,写教科研笔记和课题论文,在活动中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

㈣ 调查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情感、对该课题所持态度及了解程度,通过考试考察数字统计和分析等调控实验进度,提供相关依据。

九、研究过程和措施

课题的具体实施计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㈠ 准备阶段(2013.1——2014.1):课题启动培训;多元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文献分析;问卷调查。

㈡ 实施阶段(20141——2015.8

冉春莲老师负责搜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开题论证的准备;李彦妮老师负责课题阶段总结,结题报告的撰写以及课题研究的全面协调工作等;孟芬芬、王媛老师负责撰写论文及发放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学习小组组建材料以及教师交流等材料的收集等;周慧红、余磊老师负责学生成绩统计计算,学生学习小组学习观察记录,访谈记录以及关于如何调控小组等材料的收集。小组成员每人一期要上三节研究课,听15节课,撰写5次研究记录或学习心得。

㈢ 结题阶段(2015.8——2015.9 总结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成果。

实验情况简介: 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对课题工作抱有积极认真的态度和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活动制度,之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发放各种调查问卷,多渠道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组织教师培训,加强学习交流;开展“一课二上三讨论”活动,上好课题实验研究课;课题组教师还把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体会认真撰写成学习心得或教学论文,使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再指导我们的实践。下面是具体情况介绍:

我们实验研究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既是实验的受益者又是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实验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对学生做了如下工作:

 

 

㈠ 发放调查问卷。

小组合作学习是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而合作需要与人交往,交往就会互相影响情绪。在实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看法及对课堂教学的建议,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找到研究解决对策,使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地开展起来,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

本次调查分为小组合作开展前和课题研究结束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调查问卷(小组活动开展前)、小组合作式探究学习体会(小组活动开展后)两份问卷。采用问卷与谈话、听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分别对七年级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后还对相关老师、学生进行相应的座谈了解,并深入课堂进行了验证性听课。

1.小组合作前问卷调查分析

我们进行多种课堂改革的有效尝试,既要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状况,着眼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我们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调查问卷(小组活动开展前)”,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学生们的想法,进而为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参考和帮助。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表一附后)形式,对七年级12个班共362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有效问卷362份,收回有效问卷362份。现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⑴ 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有健康的心理,愿意积极与人交流,沟通,有竞争意识;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⑵ 有些学生,学习信心明显不够。

⑶ 大部分同学对小组合作学习不太清楚。

原因及对策:

12个班的362名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阳光、乐观、热情、自尊、个性张扬是他们的特点。但同时却缺少生活的磨练,缺乏毅力与恒心。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正不足。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分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在调查中,很多同学对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太理解,不知道如何去进行。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教师能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

2.小组合作后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经过两年的探究实验,我们七年级12个班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旨在了解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后,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多大的改变。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表二附后)形式,对七年级12个班共362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有效问卷362份,收回有效问卷362份。现根据调查,分析如下:

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发挥各人的优势,相互学习。小组间的交际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与别人作比较,倾听别人的声音,感受别人的心情,有助于学生提高交际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情况的关心。共同分担任务和在各组之间的交流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体会到学习的挑战性和成功感,并能提高学生个人的自信心、人际关系、社交能力、时间控制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如:
477班的彭鑫鸿同学性格怯弱,不喜欢集体活动,对学习没有热情,总是远离同学。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后,作为小组的一员,在小组其他成员的推拉帮带动下,他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他的家长也说这个学生整个精神面貌都变得开朗多了。情绪高涨后,他的学习成绩不断提升。同时,他还主动参加学校的运动会,积极为班级小组文化建设献计献策,踊跃为“我为班级设计班旗、班徽”活动投稿。小组合作学习点燃了很多“彭鑫鸿”们的学习激情,指引他们走上学习的康庄大道。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学生的合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在交往中,要训练学生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意见,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别人提出疑问时,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要尽可能做出令人满意的答复。要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教师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别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如何打断别人的谈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有不同见解不能统一时,如何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只有具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才能保证合作的效率。另外,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经常要让学生就某一问题陈述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很喜欢,也显得很激动,往往没等其他同学回答完,就迫不急待地私下叽叽咕咕,害得课堂纪律不好,只知道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清楚别人的观点,更不知道自己存在的缺陷。

通过前后两次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目前几乎每一节都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有80%的学生喜欢这一学习方式,说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每个小组都有成员分工;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越来越多,参不参与无所谓和不怎么参与的越来越少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有提高的占62%,与人协作、交流能力有提高的占70%,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较明显。

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己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并为学生所喜欢,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

㈡ 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科学合理组建学生合作学习小组是开展实验的前提条件。合作学习小组,有严密的组织,是学习的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科学合理地分组。教师在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是要有一定的方法和遵循一定的原则。合作学习小组结构组建一般是这样的:全班学生首先按照自由结合的原则,由6人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定出组名,选出组长,确定活动记录员,信息员和纪律委员以及小组的制度。组长负责作业收交、听写、背诵、测验达标验收等任务;信息员负责搜集所需要的信息以及安排小组成员搜集资料信息的工作;纪律委员负责维持纪律和记录违纪情况;记录员负责整理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情况等。各个小组成员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使各小组成员在小组中都能发挥其作用,并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然后在学生自由结合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调整,即每个小组成员按照学习成绩、性格差异、工作能力、男女比例等原则组建小组,每个小组内各成员成绩按好中差依次均等拉开,性格内向与外向互补,即“组内异质”;使各小组成绩相当,能力均衡即“组间同质”。这样,组内成员互相帮助,各小组之间平等竞争,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能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在优等生的推拉帮助下,后进生也会取得很大的进步,这样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477班分组及分工记录表:

 

 

 

 

 

 

477班分组分工记录表(表三)

组名

大组长

小组长

记录员

纪律委员

卫生监察

主课作业收集

副科作业收集

简宇轩组

简宇轩

李汶洁

 

张鑫淼

 

周鑫平

刘威

姚一

杨时争

丁嘉组

丁嘉

黄雨婷

 

王亚楠

刘昊

陈硕

寇亚东

罗梦

罗雨庭组

罗雨庭

 

韩凯

陈微伊

姚美琳

吴磊

张浩文

胡欣宇

刘家豪组

刘家豪

 

代寅英

 

郝燕青

徐前博

陈思思

王英豪

李承泽

李群玲组

李群玲

王子路

 

许婉言

 

王伟

徐剑辉

           

李佳颖

陆喻念

黄絮珊组

黄絮珊

方羽

 

沈金龙

马周涛

王思贤

胡治豪

吴学进

以“简宇轩组”为例具体说明小组建设情况:首先老师为小组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小组长李汶洁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展示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在讨论中,大组长杨帆发挥号召作用,组织组内成员轮流发言,扩大学生参与面,选出代表发言;记录员张鑫淼负责记录小组成员发言重点;纪律委员负责督促本组纪律;卫生监督负责检查指导本组卫生;作业收集负责每天作业本、测验本的收集整理。

㈢ 有效实施合作学习小组调控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有效调控。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要避免课堂活动的随意性,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对学生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如:首先是活动之前的准备工作,充分的准备是有效调控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最大限度地诱发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主动性;活动之前还要将活动的要求明确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活动的具体要求可口头说或板书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内容包括活动时间、活动目的、任务分工等。只有每个小组成员明确了各自的任务,他们在合作学习时才会积极互动、互助,才能避免出现个别成员承担太大的任务,而其他成员无所事事的现象。其次是小组活动中,教师要特别强调全员参与,小组活动中,要求小组成员轮流代表小组意见发言,学优生要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共同进步。小组活动中,教师还要参与其中,不能袖手旁观,当局外人。教师要深入各个小组,倾听学生的发言,帮助动员学习困难的学生参与活动,对学生的发言适时进行恰当的纠错或肯定,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最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调控还体现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让每个小组都能够上讲台展示,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有选择地挑选小组:比如可以邀请任务完成得好的小组向全班进行示范性汇报,以达到促使其它学习小组找到差距,明确目标,奋力赶上的目的;也可以邀请任务完成的不太好的学习小组进行错误曝光性的汇报,以便暴露问题,再通过教师讲评,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达到学习目标。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潜力生的激励策略。在日常教学中,班级存在潜力生是普遍现象。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影响到我校的教育质量和声誉,更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落实。所以,我们应该从4个方面来加强潜力生的激励工作。   一是抓学习习惯的养成。①早读的习惯。②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③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不将作业留到明天,不使问题累积。④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从外观上要求学生两眼盯着老师,目不转睛,专心致志,提高学习效率。二是抓学习方法的培养。指导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渔”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要求学生掌握“三先三后”的方法,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动笔。对理科作业要求这些学生重在审题,要将一半的时间放在审题上,做到审题图象化、数字化,即将文字语言“翻译”成图象,将数字标在图上,这样可帮助理解。三是抓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目的性教育,激发学习兴趣。不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其意义和作用。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确立起学习动机,从而对学习感兴趣。策略二:揭示学科学习规律。向学生揭示学科规律,使学生了解学科特点,打好预防针,可以有效地预防“潜力生”形成。中学阶段,随着知识的加深,困难和挫折也伴之而来,潜力生的分化峰值在初二阶段,对于意志脆弱者尤其如此,学生成绩会出现波动。因此我们在初一时就要告诉学生一些功课的成绩曲线,使学生懂得学习规律。策略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转化潜力生的教学中,教师要给他们以一个“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摘桃子,教师要有后进生的“原点角色”,要站在后进生的角度上去思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策略四:重情感教育,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1)厚爱尊重潜力生。(2)期望鼓励潜力生。 策略五:开展心理咨询。学校有必要通过心理咨询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解答一些潜力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帮助一些因早恋而导致的潜力生,使其猛然回首;温暖一些因单亲家庭的因素而成为潜力生,使一些因成绩差而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的潜力生重新鼓足勇气,昂首阔步。策略六:勤辅导,快反馈。(1)勤批改,及时纠错。(2)勤提问,及时疏导。

 

㈣ 建立较为全面科学的学习小组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务必要有一套科学的学习小组评价机制。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及时的、恰当的、各种形式的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评、他评、互评和教师综合评价。对学习小组的评价既可以是恰当的评语,也可以是具体的分数,还可以是评语加分数。评价时要注意既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激励为主,不打击学习困难的学生,又要实事求是,不能浮在表面。评价既要突出小组的整体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数量、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对合作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同时还要关注每个小组成员个体的表现,对积极主动与同伴合作、互帮互学的小组成员给予表扬和奖励,特别要表扬那些能够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共同进步的优等生,从而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的团体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改善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合理调控各项因素,明确细化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估条例,从而使学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平等、开放、合作、民主的学习精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并使学生由“学会”逐渐转化为“会学”,实实在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的满堂学,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在主动地全身心投入中获得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下为我校469班合作学习小组考核量化细则表:

469班合作学习小组考核量化细则表(表四)

1.早晨,小组成员在集体晨读之前能自觉进行组内晨读,加1分。有大声喧哗、无故走动者,所在小组扣1分。

课代表考核

2.各科作业第一个交的小组加1分,每天限加1分。作业无一人潦草或无1人错误,加计2分。有一人未交(未带)作业,小组扣1分,几人次扣几分。当天中午所有本组组长必须留下监督该组员完成作业,并在本子上签名交给任课教师。小组内发现抄袭作业行为,扣5分。导学案上的预习作业不完成者,一人次扣1分。组内包庇,扣5分。

 

本组组长和任课教师考核

3.及时、快速(有值日任务的当天,组员及时打扫,不用劳动委员督促)完成值日任务(包括课间保洁),所在小组加1分,值日工作不到位(地面不干净,等待卫生委员不断督促),扣1分。

此项要求由卫生委员放晚学前考核

4.预备铃打响后,全体组员在教室保持安静,准备书本和文具,加1分。上课铃打响后,还有组员未进教室(除了老师有事找,值日班长可以求证),小组扣1分。

值日班长考核

 

5.课间操进场有序,做到快静齐的组加1分。否则扣1分。不认真做眼保健操的组,扣1分。

体育委员考核

6.午间在教室文明休息,不大声喧哗,不到处跑动的小组加1分。

值日班长考核

7.小组成员默写全部过关的小组加2分。英语、语文默写100分以上达三人,即可再加2分。默写不过关者,组长组织其他组员督促该同学背诵默写,必须当天默写过关后全体组员签字交给任课老师,弄虚作假的小组将默写内容认真巩固抄写10遍。当天不能完成任务,全体组员将默写内容认真巩固抄写5遍。

 

课代表考核

8.背书任务及时完成的小组加1分,背书不及时完成的小组扣1分,组内弄虚作假者,全体组员将默写内容认真巩固抄写5遍。

课代表考核

9.各科单元测试达前十名的,按人次为小组每人次加1分。考试中作弊或故意给他人看,所在小组扣5分。

值日班长考核

10.课堂讨论时,组长组织到位,小组成员积极参加,没有成员发呆、闲聊、互相推诿的现象加2分,高效讨论、第一个展示的小组加1分,给别的小组修改订正且意见正确的加1分(因此每组展示的必须是统一答案)。能提出独特见解的小组加2分。(课代表或任科老师考核)在小组合作中能将好人好事新风尚写成文章的加2分。

 

班主任考核

 

 

11.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的,按级别为小组奖36分。学期评优时,综合素质的考核组内互评。考评成绩优秀的小组可酌情增加评优名额。

班主任考核

12.每周各小组可选出一名本组本周表现最优秀的同学,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评选明星小组三名,即为总积分前三名,该组小组组长可加3分。

 

根据年龄段特点,进行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一个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并相互联系的系统。它受学习内容、个人基础知识的限制。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分阶段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提出学习要求和重点,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根据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学法指导。以初中语文学习为例:

1、七年级以识字教学为研讨的重点,采用“预习六步法”, 让学生课前根据“预习六步法”进行预习:⑴圈(圈出本课的生字);⑵画(画出生字词);⑶做(做生字卡片);⑷标(标上自然段序号);⑸读(读通读顺课文);⑹想(从文中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2、八年级的教学,着重进行段的训练。通过对段的理解,段的练习,逐步过渡到篇的训练,⑴学会课前预习找疑点,课堂笔记记要点,课后复习抓重点的方法。⑵学会用音序、部首、数笔画的方法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⑶学会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方位变化观察法”(以方位为序进行观察),“时间推移观察法”(以时间为序进行观察),“情节发展观察法”(以事件情节发展为序进行观察),“移步换境观察法”(以地点移动为序进行观察)。⑷学会按时间先后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思路顺序介绍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分段的方法。⑸学会用“摘句法”、“归纳法”、“取主法”概括段意。⑹学会用“理序法”、“路标法”、“化整法”、“提纲法”、“首尾法”背诵课文。

教师在这个阶段中,开门见山地教给学生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中进行示范性指导,让学生在练习中反复实践。

3、九年级的教学着重是进行篇的训练,⑴学会用“比较法”掌握不同类型课文的内容、结构、特点。⑵学会用“质疑法”阅读课文,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⑶学会用“连缀段意法”、“找中心句法”、“审题归纳法”、重点段落归纳法”、“课后问题归纳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⑷学会用“课题分析法”、“重点段落分析法”、“分析主要内容法”、“找文中总结、小结、过渡或议论等关键句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⑸学会逐步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⑹学会用“总结提高的方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更科学,更系统,更完善。

教师在这个阶段中,结合课堂教学,着重注意训练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并注意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六)全面应用交流互助的组织策略

交流互助的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进行师徒搭配。学习较主动积极的学生作为师傅;潜力学生就是徒弟。师徒搭配是实施“交流互助”教学策略的前提。 

而在实施“交流互助”教学时,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传授新课时,学生先后经历了“交流预习”、“自学探究”、“合作与展示”、“梳理拓展”、“达标提升”五个步骤。这样的课堂模式,创造性地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课堂上再也不见教师满堂灌、口若悬河、唱独角戏的现象,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们在“交流预习”、“ 自学探究”、“ 合作与展示”等过程中,如果“徒弟”遇到不会的题目,“师傅”就负责把“徒弟”教会,如果“师傅”也不会,先向其他“师傅”请教,再教会自己的“徒弟”,如果“师傅”都不会,最后由老师讲解。这一种转变,使潜力生感到自己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慢慢自信起来,逐渐由“边缘地带”转向了中心位置。从而,促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

(七)积极推进小组文化建设

在合作小组建立后,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团队与合作意识,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小组拧成一股绳,最好的办法是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确定组名、组徽、组训、奋斗目标及组规等,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有的班级直接以大组长的名字命名,叫起来亲切顺口,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每个小组成员可共同设计一个组牌。上面写好上小组名称、小组成员,画上组徽,放在自己小组最醒目的位置。如469班的组名标签(表五附后)。

在实验的最初,我们学校要求每节课,值日生喊起立后,各个小组按顺序喊出自己小组的口号,我们认为这样既提神醒脑,又能提高组内的团队意识,而组间竞争也由此拉开序幕。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老师们觉得这样太繁琐,也太形式。后来又改为每天第一节课喊口号,慢慢的,又改为一周喊一次,到现在,我们已改为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不再做统一规定。

组规的制定,可以参考班规,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的目标达成等多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十、研究结论及分析

总之,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校领导、学习总课题组以及很多同行的帮助和支持,两年来我组将“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学生组织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采取“学习----研究----实施----总结”的研究方式,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探究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升自身的学习素养。使得课题实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这里我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要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常常遇到一些困惑值得我们反思;我们还感到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更深入细致的、更全面的和多方位的研究。

十一、课题研究的反响及效益

一、课题开题以来,上级领导高度重视,并与相关专家多次对我校课题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二、《常德日报》等报刊在报道我校办学特色时,对我校课题研究及其成果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肯定。

三、课题研究以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主动探究和自主构建知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四、社会各界普遍认可我校的研究成果,周边其他单位多次到我校参观交流,并且在我校与我们合作开展体艺项目;我校领导、教师、部分学生及其家长也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

 五、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并且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

十二、问题讨论

当然,我们在实际的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我现在将他们整理如下:

1.采用什么样的分组策略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

要想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在分组时既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智力,又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兴趣等等因素。因此分组学习时应该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基本原则。小组内成员要有明确具体的分工和角色担当,比如:组长、记录员、协调员、质疑人等等。一定时间后要及时进行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互补,增进学生互动,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建立平等、 民主、 互助的组内关系,形成一种责任感, 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真实有效。

2.什么样的问题比较适合于小组讨论呢?在设计小组讨论问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我组认为有一定难度和深度,有一定探究价值,具有一定开放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需要集合多数人的意见和思考才能完成的问题,比较适合于小组讨论。 在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的时候,要注意:(1)首先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进行合理设计;(2)要考虑组内学生的个体差异。(3)问题的设计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

3.结合教学经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该充当何种角色?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承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管理者等多种角色,各种角色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更换,恰当展现其作用。 在案例结尾处所提到的几个困难解决方法如下:

4. 几个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所遇到的困难可以如下解决。

1)合作学习渐入佳境时,打铃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关键是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各种情况进行充分预设,在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合作学习的环节更要做到心中有数,什么样的问题该合作,合作到什么程度等等都要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在不影响其它课的前提下,可以让本环节的合作学习完成再下课。

2)因为激烈的讨论,打乱了授课计划,拖延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 这是最初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经常出现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做好管理、导控、调整者。教师要把握好合作的程度,适时收拢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确讨论目标,使其重点围绕探究的问题有效开展活动。在实践运用过程中,要逐渐积累经验,逐渐改善,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3)在班级规模有45人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汇报反馈的时间够吗? 合作讨论后,不是每组都要汇报反馈的,在汇报反馈时,要注意强调: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可以从中选取典型的不同的讨论结果即可。另外,教师也可尝试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的研究主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4)教师协调、参与、指导的控制力够吗? 这是在合作学习中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很高的要求,也是一个需要长期磨练才能达到和具有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把学情分析作为课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更大程度的了解学生情况,才能有利于对课堂的组织调控。

十三、参考文献

1.《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 王淑燕[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

2.《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张熊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向华[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4.《小组建设的高级策略》林洁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引领学生走自主学习之路》谭义专[J].教育文汇,2003,( 04)

6.《浅谈“杜郎口模式”教学下的班级小组建设》董振宇[J].学术探索,2002, (05)

7.《趣味语音分层教学》刘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

8.《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蔡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浅谈班主任在班级小组建设中的作用》王文战[J].教育与职业,2008, (02)

10.《挖掘读写结合点》潘森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