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减负高效“5.15.10.5.10”教学模式简介

发表时间:2017-11-02

                                    课题组长:黄元珍
       探索 减负,高效 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保证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要做到“减负”,就必须提高课堂效率,加大课堂容量和密度,树立课堂解决问题的思想。为此,几年来我们数学组在教学实践中,一直研究和探索 减负、高效”的教学模式,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此略作介绍,与大家共享。

(一)教学模式探索的途径

1.全体教师参与减负,高效教学模式方案的制定。

2.全体教师根据个人对方案的理解,独立设计教学方案,人人上研究课,及时总结。

3.综合集体智慧,骨干教师就不同课型上示范课,再总结、提炼不同课型的模式雏形。

4.所有师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5.从评价中找经验,从经验中找规律,让教学模式经得起实践检验。

(二)我们的教学模式简介。

我们以数学教学常见的三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为研究对象,经过理论验证、反复实践,总结出三种课型的减负、高效教学模式。

1.  5 15 10  5 10” 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它的寓意是:我要悟、要动、我才懂

它的结构程序由五部分组成。这个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导(5分钟)——探(15分钟)——用(10分钟)——悟(5分钟)——测(10分钟),简称51510510

它主要有以下五环节组成:预测导入---自学探究-----合作交流-------梳理拓展----达标提升。

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在质疑、探索、发现、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营造一个人人有事做,人人要做事,人人有成功的教学氛围。

2诊断式” 复习课教学模式

它主要由“检测诊断---知识梳理----合作互学

------课堂检测-------拓展提升”五环节组成:

与上述环节相对应的题组分别是“诊断题组、提高题组、巩固题组、拓展题组”

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题组为形式,以练习为主线,以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思维能力为目的,通过解决逐步加深的问题,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技巧,培养独立思考、创造思维的能力。

 3. “矫正”式试卷讲评课模式

它主要由“自主矫正---对学矫正---群学矫正----集惑矫正---梳理小结

---变式拓展六环节组成。

这种模式主要以学生自查自纠,合作互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更正的好习惯以及自学能力,让学生各尽所能,让会做的会说,让不会做的会做,达到了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巩固提高、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改变了以前试卷分析课中机械的采用对答案、改正错误、面面俱到的问题。

(三)我们的收获:

1、彻底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和谐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树立起全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

2、构建了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看成是绝对的权威,师道尊严不容置疑,新课堂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优化了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模式集思广益,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积极挖掘教材,由过去的教教材到现在的用教材,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同时联系实际,积累丰富的社会素材,积极的态度投身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中。

4、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要求教师有强的教学经验,更要有教学机智,应对课堂突发事件,还要有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做到教学形式多样化

5、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变“学数学”为“用数学”,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激活,学习灵感也会不期而至。

回顾在课改中所走过的路,深刻的感到我们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还面临很大的挑战: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老师是不是也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研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不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一次的课改无疑是对教师的教学思想的一次洗礼和变革,我们抛弃的是过去的陈旧和错误的东西而不是优秀的传统和经验,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建立在对过去的反思、改造和完善的基础之上的。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行。只要我们还在努力,还在行走,我们的课改一定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