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学科 “引领—尝试—疏导—内化” 教学模式研究简介

发表时间:2017-11-02

 思想品德学科

“引领—尝试—疏导—内化” 教学模式研究简介

课题组长:陈力

一.思想品德教研组课改的背景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

2.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3.多年来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经验的要求: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强调知识教育,忽视学生德性的养成,师生疲于应试,课堂教学成为了一种基于“授——受”为核心的线性过程。

4.思想品德学科组的现状:我组现有在职教师10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一级老师3人,二级老师3人,初级教师2人。近年来,我组老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研究,在省级以上发表论文多篇,从事多项省市级重大课题的研究,大多已结题。政治组已经形成了团结、协作、求真和务实的作风。政治学科在历年的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我组思想品德课改情况的开展

1备课。集体备课是我组一直采用的教研形式,各备课组集中备导学案,思维的重点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怎么学。集体备课流程如下:个人初备、一人主备——中心发言、集体研讨—主备定稿、个人再备——课后反思、再次完善。

2.定期召开教研组会。每两周开一次的教研组会,要充分准备,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每次都有明确的议题,并做到提前通知。同时配合学校的读书计划,组内的教师会在每一学期购买同一本关于教育教学的书籍,每一次开教研组会时由一个主讲人主讲,如:《高效课堂20条》、《我给传统课堂打零分》、《静悄悄的革命》等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或者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某种方法。

3.上好研讨课、公开课、比武课。课堂教学是教师从第一线把感受和经验带回到教研活动中与大家分享、讨论、研究,再将结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课堂的过程。每期我组有50%以上的教师上研讨课、公开课。我们先是备课组集体备课,然后集体听课,集体评课,每个人都要发言,评课不讲套话,多交流互动,畅所欲言,最后进行总结,教者写出教学反思。

4.课题引领、规范提升。我校所申报的《城区初中多元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顺利获得了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立项。该课题拟从多元课堂教学模式、集体备课模式、导学案编写模式及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并要求每一个学科课型采用“多元+方法+流程”的模式来规范命名,每一种课型形成相对固定的流程。我组每个教师都开展了属于自己的工作。2011年以“探索多元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的“渔父奖”教学比武活动,思品课也以自己的模式展示了本学科多元课型的研讨成果,树立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样板课”模式。

三.我组思想品德课改的收获

1.确立了新授课、复习课的模式。

新授课模式——“引领——尝试”模式。模式由“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尝试实践、梳理提升、达标巩固”五环节组成。

复习课模式——“疏导内化”模式。模式由“预测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梳理拓展、达标巩固”五环节构成。

2.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其次是我们已经编写好了成套的导学案。再次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组风建设:要在已经形成的团结、合作的组风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研究、学习、探索的风格,每一个老师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2.论文写作:每年每人在市级以上的杂志发表或论文评选中获奖1篇以上。

3.学科组老师读书:每年每人读12本教育理论书籍,充实自己、提高每一个老师的基本功底。

4形成789三个年级思品的学案。建立高质量的学案,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益,发挥学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5.培养学生的特长:要在课堂教学、校外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一批综合素质高、有自己的特长和风格的学生,使他们在演讲、辩论、主持、小论文写作、社会活动方面的各类锻炼中锻炼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