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故事接力赛

发表时间:2017-11-02

 

《皇帝的新装》
 
——故事接力赛
 
一、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仔细揣摩课文《皇帝的新装》中人物性格及说话的语气。
2 、提前一月布置活动课的大概内容,要求从会讲《皇帝的新装》的故事。
3 、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选好小裁判员两人。
三、活动过程
1 、明确目标
这节活动课的内容是“《皇帝的新装》故事接力赛”。希望同学们在活动中积极开动脑筋,发挥你的想象力去创新,两组同学看那一组的故事接得又快又好。
2 、比赛要求
两组各派一人讲《皇帝的新装》的故事,先由第一组讲到“皇帝封骗子为爵士”,再由第二组接着讲。讲完后两组各自讨论《皇帝的新装》的续篇将如何发展,再推选一人上讲台讲出来(注意要讲上 3 分钟才可下场)。两组讲完后,由裁判打分。
姿态 落落大方,自然,手势与内容相符  2
发音 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2
语调 语句连贯,语调符合人物性格  2
内容 有新意,想象力丰富  4
(注意:没讲满 3 分钟的扣 1 分,每次上讲台讲故事的人不可重复)然后由 1 2 组交替续篇继续创编故事。
3 、比赛开始
讲《皇帝的新装》的故事
裁判员打分
讲座故事发展  3 分钟
讲《皇帝的新装》续篇,裁判员打分
交换故事内容,继续讨论故事的发展
下课前 8~6 分钟停止故事接力。
4 、教师总结,统分,宣布获胜组
5 、展开联想,讨论:你听了《皇帝的新装》及同学们编的续篇后,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有什么联想吗?
(如, 1 、说假话的人大多有私心,头脑里有杂念。 2 、昏庸无能的人常会任用说假话的人。 3 、骗子骗人总是投其所好,满足被骗人的私欲和虚荣心等等。)


初中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与途径的研究设计
执笔:田 勤 、吴  
 
一、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创新素质的理论依据
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是邓小平同志早在 1983 年对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是九五期间语文教育改革的宗旨。而培养初中生语文创新能力的这一课题正是适应这一理论的需要,是邓小平“三个面向”在新形势下的具体表现。江泽民同志也在接见“两院”院士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论述 明确指出创新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校语文组在九五期间设立的“培养城区初中生语文创新能力的策略和途径”这一课题在新的环境下也具有积极的时代性。同时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创新能力则是现代人才的必备能力。只有拥有了一批具有开放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而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九十年代以来,教育研究工作中的难点和弱点。因此,本组提出的这一课题正迎合这一急需解决的矛盾,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避免了纸上谈兵的形式主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积极意义。心理学认为:儿童和少年的创新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而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就在于如何用外力向积极的方向去推动这种学习过程,使其向良性的方向转化。
研究现状: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近年教研的重点问题。国外教育理论工作者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开始了这个方向的探索和实践,我国这项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创新教育在理论上得到重视,九五期间,各地教研工作将此提上日程,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教改方法,创新能力培养逐渐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成为教改的重中之重。
二、计划与目标
总目标:建立语文学习创新素质培养的目标体系和运行机制,促进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及汲取知识转变。工作计划为期三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98 年上学期—— 1999 年上学期)即初中一年级语文学习,目标: 1 、讨论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2 、注重基础知识创新教育。
第二阶段( 1999 年下学期—— 2001 年),即初中二年级语文学习,目标: 1 、完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的具体实施和评价方案; 2 、注重文字、口头表达创新的教育。
第三阶段( 2001 年— 2002 年)即初中三年级语文学习,目标: 1 、在“大语文”的环境中广泛开展创新能力培养; 2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三、研究方法: 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方法,辅之以调查法、文献法、测试法和统计法。具体方法:
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把老师的思想从传承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代之以一种培养创新人才的新育人观,在全校语文教育过程中掀起一股创新热潮。
2 、教研组起到组织领导作用。
①各备课组将创新能力培养纳入教研活动议事日程,定期研讨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作业、考试等教学过程之中。
②争取校长室及各处室的支持。
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条件。如组织跨年级、全校性的大型语文活动,解决组织过程中时间无法统一等问题。
3 、注意情报的收集整理。
通过对新情况及时掌握、整理、反馈,达到不断整理思想,开拓视野的目的。
附:语文培养创新素质活动设计: ]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值日生每日一讲
1 、课前 1 分钟新闻报道
1 、讲演赛——“为青春喝彩”
2 、每日成语、格言集体锦
2 、语文基础知识竞赛
2 、辩论赛——围绕时代热点选题
3 、硬笔书法比赛
3 、事故会
3 、讨论会——“我最敬佩的人”
4 、查字典比赛
4 、手抄报展览
4 、专题采访
5 、“救救我们的语言”活动
5 、中外抒情诗歌朗诵会
5 、制作广播、电视专题节目
6 、“试说新语”活动
6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6 、创新作文大赛
7 、古诗词诵读活动
7 、课本剧表表演赛
 

语文创新教育作文教学研究报告
执笔:刘美鸥
 
自1998年以来,我校在作文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晨曦”文学社的成立给了孩子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天空,给了老师们一片播种希望的土壤,也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
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组教师喻天瓴老师挑起了这个重担。在风风雨雨的几年历程中,我们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带领他们体验生活。南岳的祝融峰之行,不仅给了孩子们攀登高峰的勇气,还给了他们不断进取的信心;花岩溪的一次“文学与人生”的采风,让我们又一起走入大自然,开始绿色畅想,拉近了孩子们与文学的距离;中国著名作家《小溪流》杂志主编骆晓戈在我校的演讲,《年轻人》杂志编辑汤馨敏谈自己的文学道路,让我们听后受益匪浅;《桃花源》杂志社暨五中文学创作培训基地的成立,点燃了孩子们文学创作的火苗;著名作家彭其芳先生在我校的文学讲座,更是让孩子们心中的文学之火得以燎原。
良好的文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创新作文的训练,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前不少同学总把写作看作是一种负担,拿起笔来脑袋里一片空白,真所谓“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烂钢笔头”,苦不堪言。“晨曦”文学社的成立,踏入生活的写作,让他们明白:原来平凡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事。一个问候,一个微笑,往往能让你回味良久,而忘却了先前的烦恼;默默的关心,悄悄的帮助,能给碰到困难的你莫大的安慰而鼓起克服困难的勇气;绵绵细雨,勾起往事的回忆;习习凉风,触摸今日的心情;一缕阳光,驱散你心里的阴霾,让你为蓝天、白云而雀跃;一轮圆月,让你我体验一份空灵幽远,或感叹人间的悲欢离合……生活的丰富,给孩子们的写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材料。每一种感受,每一次感动,都能喷出的灼眼的光焰,它记载了年轻,是生命中最宝贵的纪念品。
当有了材料以后,接下来就是怎样引导学生去写,这也是作文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呢?我们认为:作文贵在“新”。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表现真我,独抒性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指导学生的写作上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阶段:打开智慧的大门
作文课上,我们让学生一内完成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准照抄照搬别人的作品。想不到这几项要求竟把学生“震”住了。有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习惯了全命题、半命题作文的我们,又怎能在刹那间适应创新思维训练作文?我们每位同学都已习惯了原来的老师给的现成的题目……”
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很随意的事,不是正襟危坐、板起面孔来“揣摩”的“新八股”,而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擅长哪种文体就写哪种文体,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力,放牧他们的心灵,让学生在“艰辛”的精神创造中实现人格的完善、人性的丰沛和思想的自由。
第一阶段的训练结果超乎意料,全班61人竞有三、四十篇写得不错的文章。从形式上的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到文体上的小说、童话、寓言,再到内容上的风花雪月、远亲近邻、人生感悟……
虽然有些文章的语言、结构、标点等方面还不尽人意,但他们思考问题的独特性令人拍案叫好。
第二阶段:展示生活空间,培养语感
写作离不开阅读,读是写的源泉。我们在进行创新作文训练时,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他们的视野,从思维的方式、角度、深度去发掘其潜在的能力。
1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刊印一些经过选择的优秀作文来进行赏析。大家都来评说文章的结构、思路、语言、修辞及作家的创作风格。讲课时,不拘泥于书本,注重学生的观点,如对文中人物或某些做法的评议,经常组织学生讨论,鼓励阅读。一是展示生活空间,丰富学生写作素材;二是培养了语感,通过互相交流,集思广益,共同提高。这样,不仅增强了学语文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2 、大胆尝试一些求异思维训练,比如:
“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半时,忽然滚落下来,这已是它第八次失败的记录了。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从墙根开始一步步地往上爬。”看到这儿,你会怎么想?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学生毫不犹豫地说“锲而不舍”,“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很少人说:“放弃”,或说“换个角度试试”。但我们嘉许这些少数“逆音”,给他们以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相反,对那些“常(平常)音”则予以善意的批评。
第三阶段:信息反馈——第二次“创新”作文
经过训练,学生们的思路打开了,更重要的是这些显示了他们已进入了“大语文”,真正达到了“表现自我,独抒性灵”的训练目的。
除此之外,我还注重各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如背景音乐作文,想象作文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就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他们的分析、判断、综合能力也大有提高。


重视课堂小练笔 提高阅读能力的研究报告
执笔:张远莉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素质教育如一缕春风,吹遍教育大地,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
  “阅读”是写之桥,是理解性的吸收、储存;写是用之本,是读的升华。只有明确它们之间密切的关系,才能在课堂上做到读写结合,精讲善练。为达到此目的,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
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才能为小练笔创造条件。优化课堂教学必须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学有所得。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就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安排教案,抓住节奏,选取最有效的教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才能腾出时间,即堂练笔。例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们确实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百草园美好生活的回忆,突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又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突出:①重点写了百草园里优美的景物,②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神秘色彩更突出是我的乐园,③最后写冬天百草园的游戏,以捕鸟有趣,也进一步明确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在教百草园这部分时,抓住了一个“乐”字,突出重点,学生们能准确的把握重点,在分析第二部分景物描写时,注意层次感,有动有静,有高有低,有色有味,错落有致,用词准确生动,因而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把握层次,注意词语的搭配,并要求学生当堂进行了口头表达一段景物描写,学生们积极性较高。在引导学生感受描写的乐趣时,抓住了九个动词,准确具体的写出了捕鸟的过程,在课堂上让学生仿写一个游戏。这节课抓住了重点,又进行了课堂小练笔,收效明显。
二、坚持堂上动笔、堂上评议
学生明白了小练笔的目的要求,感到有话可写,难度不大,并能堂上完成,因此学生比较乐意动笔。要让学生及早知晓自己写作的情况,坚持堂上评议,才能达到目的。在习作完成后,根据习作的目的要求作为评议的标准,先集体评议某一个同学的习作,取得标准后,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评互议,及时反馈学习的效果,尝到甜头,增强信心,这便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自我修改能力。长期坚持,就能做到每课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练笔,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帮助。
三、精心设计小练笔的内容、形式
明确小练笔的目的,我们要依靠大纲,纵观全册,着眼整体,瞻前顾后,要求一练一得,持之以恒地开展练笔。小练笔的形式力求多样化,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和独创精神不拘一格。
四、广开渠道加强练笔,以课外促课内。
练笔内容广,既可结合课文,又可结合活动进行,除堂上进行对应课文重点的练笔外,还可让学生把堂上学到的有关知识结合到课外参与的有关活动,及对有关问题的见解认识中结合进行练笔。堂上知识的引伸,不但能使学生在掌握每课的学习内容及训练的同时,还能学以致用,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经过从“广阅读”到“善练笔”。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慢慢的培养起来。